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人死后忌讳热死热埋,也就是死后立即火化,火化完毕后就立刻下葬。这样被视为对死者的不尊重。
因此,人死后,通常会办一场葬礼,无论是风光大葬还是简单的告别,葬礼都必不可少。
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来看,葬礼一般举行三天。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医学水平不发达,为了避免假死的情况发生,便将遗体停尸3天,然后在入土安葬。
如今的医学水平可以说今非昔比,但这个停尸的传统却保留下来,举办一场葬礼,也可让逝者的亲朋好友前来与逝者告别。
葬礼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
1、停尸仪式:病危的人被移到正屋(也叫堂屋)的灵床上,在亲人的守护下,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光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停尸仪式”。
2、报丧仪式: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,它是通过发信号的方式,把亲人去世的消息发送给亲友和村里人。
3、入殓仪式:入殓可分为大殓、小殓。小殓指为死者净身穿衣;大殓是移尸入棺。在汉族人的葬礼上,大殓也叫“归大屋”。
4、吊唁仪式:吊唁者都会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,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“某某致”字样的纸条。
5、哭丧仪式:哭丧是中国葬礼的一大特色,哭丧仪式贯穿在葬礼的始终。大的葬礼场面,哭丧仪式多大数次。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,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。
6、下葬仪式: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,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。
举办葬礼有个简单的方法,就是找个殡葬一条龙服务来帮忙,专业的殡仪师,会根据家属的意愿,安排好葬礼的相关服务。
24小时殡葬服务热线:400-856-6697